十二年一轮回,从夏至到秋分,这是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 。在十二个节气中,又分为夏至、冬至、春分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等,又称岁首月 。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,还有一种说法是农历十月初一的月亮被称为岁初 。从科学角度来看,每个月是不一样的周期:月初12个节气内有6个月;月中4至12个节气内有3个月;月末10个节气内有3位年份人物去世了 。比如农历十月初一就是冬至,12月11日便是小年……
01古代中国
夏至至春分,一共12个节气;春分:即农历七月二十一;夏至:这天也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,大概是立夏之前;冬至:在每年12月11日;秋分:冬至之后;春分:开始过新年 。
02现代天文
【十二年又称什么】
十二年一轮回,是历法和天文的一个概念 。人们认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年,而地球自转一周叫做一个月 。太阳系内共有四个天体系统,包括地球、小行星带和太阳系 。这些天体都是围绕太阳公转的 。太阳运动速度非常快,几乎每秒钟就发生一次大偏转 。太阳运动每秒钟只会发生几次小偏转,从而形成了一年又两个月的时间周期 。地球上几乎每天都要经历这两个小时的大偏转时期,周期约为7天 。
03节气名称
十二个节气名来源于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,而十二个节气又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名称:一、太阳运行至黄道线上这一时期的简称:太阳黄经为360度 。黄道一词,由《说文解字》解释为“太清也”;或由《尔雅》解释为“太上者,至也” 。二、太阳运行至黄道上这一时期俗称:“至日”;或由《尔雅》解释为“太阳上升之日” 。三、太阳系中除南极大陆外大多数地方太阳直射赤道经线,这颗被称为“赤道圈”的恒星在黄道上是“24节气字牌”中唯一一个以“日”字为正数、以黄道十二宫中每一宫为支号的“行星系”(Horizonia) 。
04历法变化
在古代,人们使用“日”来确定月相,即太阳与地球以一定角度排列成直角的平面来表示 。在古代社会,太阳与地球之间,有一个平行线 。人们认为日月相交之时,地球上会出现两个直角的交叉点,太阳一年运行360天左右 。古人根据这个认识设计出了历法结构,又称为“朔”、“岁首”或“朔望”(正月) 。这种历法是根据太阳一年运行360天左右时地球公转和月亮围绕地球公转关系编排而成的 。从远古时代开始,人们就采用阳历的方式来确定月相 。这种历法是我国古代使用最多、流传最广的历法,它将太阳运行周期与地球转动周期合二为一,以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×360日(农历每月365.24时计算),将月亮绕地球旋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朔望月(古代称为朔望月) 。